close

 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,中國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,這再次表明瞭環保問題的緊迫性。雖然社會上下已經在做努力,但資源粗放式使用和浪費問題仍未得到有效遏制。比如,許多一次性日用品多年來仍保持著龐大消費規模,甚至呈現擴張態勢。在某些領域,它們已形成很強的壟斷性、排他性和不可選擇性。
  很久以前筆者就決心放棄紙巾,繼續使用手絹。為此斷斷續續跑了不少商場、超市,但均一無所獲,後來托人從國外買了一打,才算暫時解決了問題。我國每年大約生產450億雙一次性木筷,為保障如此龐大的製作規模,每年約需砍伐900萬棵生長20年的大樹、數萬平方公里的森林。全國每年平均生產襯衫12億件,僅包裝盒的用紙量就達24萬噸,需要砍伐近200萬棵大樹。
  早在2007年,國家就確定了建設“資源節約型”“環境友好型”社會的發展戰略,十八大進一步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了突出地位。但“一次性消費”的勢頭並未得到明顯遏制,實際工作中,往往是時起時伏、此起彼伏。
  在有些部門或地方,基本國策向具體政策的轉化、具體政策向實際行動的轉化、實際行動向行動效果的轉化,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難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懶政橫行,缺乏遏制“一次性消費”的動力和壓力。既然砍伐多少樹木、浪費多少資源,不會影響到官員們的仕途,他們也就沒有解決問題的切膚之痛,許多事情都是敷衍一下而已。
  據不完全統計,2007年以來,各級各部門僅限制塑料購物袋的文件就制定下發了200多個,但一次性塑料袋仍在200個文件的龐大陣列中任意穿越、暢行無阻。對於一些地方來講,“限塑”的全部工作基本上就是開幾次會議、發一些文件,文件的發佈之日,也就是工作的完成之時。他們只在面對媒體和上級的時候“高度重視”,至於文件發佈以後落實的情況如何,卻是並不怎麼在意。可見,根本解決一次性消費問題,首先需要在作風建設方面繼續著力。
  另外,我們還需要為國家的林地、濕地、水源等自然和經濟資源找到具體明確的責任人。一次性消費品的產業鏈和消費鏈,都有確定的利益訴求者和代言人,比如相關廠家、商場、航空公司、餐廳、飯店和一些政府部門,他們理論上也不反對遏制和取消“一次性消費品”,但實際上卻總要設法尋找理由影響媒體、牽制決策。
  強大的政策游說能力,總能使他們的意見更多地體現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。而屬於國家的那些日漸稀缺的資源,往往沒有權威、明確的責任人和代言人,往往有10個以上的單位和部門為它們負責,也正因如此,最終誰也不負責,於是不少林地、濕地、水源、礦藏只得接受被糟蹋的命運。問題最終回到了政府職能和體制機制上,我們需在這些方面尋找突破口。▲(作者是軍事博物館副館長)
(編輯:SN143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k94ykra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